当前位置: 首页 -> 观察 -> 内容页

戴口罩有用吗?如何防控?关于猴痘的专家解读来了! 快看点

发布日期:2023-06-16 10:33:49   来源:山东讯息

6月初起,我国发现猴痘确诊病例,根据国家卫健委消息通报,目前广州、北京两地各发现两例实验室确诊病例。


(资料图片)

世界卫生组织2023年6月数据显示,从2022年1月1日至今年6月5日,全球已有111个成员国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了猴痘确诊病例,实验室确诊病例87929例,疑似病例1095例,死亡病例146例。

这次猴痘病例在国内出现令不少市民感到担忧。

作为普通个人,如何能够预防猴痘?有什么症状需要警惕的?家医君独家采访了广东省中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主任田碧文。

01

病例集中发生在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中

猴痘病毒最早被发现在灵长类动物身上,1970年首次发现人类感染猴痘病毒。

本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,人可经接触感染动物病变的渗出物、血液、其他体液,或被感染动物咬伤、抓伤而感染,人际传播方式包括了飞沫传播、接触传播、母婴传播和性传播,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,尤其是直接接触了患者的疱疹和破损的皮肤,人群普通易感。

但猴痘为自限性疾病,大部分预后良好,严重病例常见于年幼儿童、免疫功能低下人群。

全球病例中96.2%为男性,以18-44岁的男性为主,占比为79%,在完成性取向调查的30846例患者当中,84.1%的病例为男男性行为者,而其中的7.8%为双性恋男性。

作为市民个人,正确认识传染病,做好个人的健康卫生防护工作,尽量减少或避免有感染风险的接触。

02

猴痘病毒感染须与其他疾病鉴别

猴痘潜伏期约5~21天,常见症状为发热、头痛、淋巴结肿大、肌肉酸痛等,典型症状之一是皮肤损害,一般先从头面部开始出现丘疹、疱疹等皮疹,可能并发口腔病损,后皮疹遍及全身,以四肢为主,部分患者皮疹会出现在生殖器、肛门周围等隐蔽部位。

但是,田碧文主任指出,猴痘病毒感染须与其他发热伴有皮疹的疾病鉴别,同时我们应警惕临床症状不典型的患者,比如发热症状不明显或发热不是首发症状,只表现出皮肤损害的患者,还要与常见的传染病鉴别,比如水痘、麻疹、手足口病、登革热、恙虫病等。

尤其是目前登革热、儿童手足口病进入了发病季节,都需要引起警惕的。

03

常见传播途径与密切接触有关,

不需过分恐慌

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数据显示,全球去年至今的猴痘疫情,人际传播以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为主,亦可在长时间近距离接触时通过飞沫传播。

人与人之间日常的一般接触,如握手或碰拳等发生感染的可能性小,因此市民不需要为此感到恐慌。

需要注意的是,在人员聚集的密闭空间、外出旅游时,需要做好个人防护及手卫生,尤其在外出旅游时,应提前了解当地的疫情播报,出游时避免接触野生动物,避免生食肉类。

04

日常消毒、佩戴口罩

对猴痘防控有用吗?

因为猴痘的传播途径也包括飞沫传播,尤其是长时间近距离的接触,因此应按照国家卫健委相关建议选择佩戴口罩。

田碧文主任建议,大家在密闭的空间、人员聚集的地方,如电梯、电影院等,以及在一些特殊场所,如医院,还是尽可能佩戴口罩,做好个人防护。

紫外线和一般的消毒剂均可使猴痘病毒灭活,日常使用的次氯酸钠等对其敏感,因此我们目前医疗机构等公共场所使用的消毒方式都是有效的。

如果没有猴痘高风险接触史,日常生活也不必矫枉过正,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,做好日常居家清洁消毒、个人防护和手卫生。

最后,家医君温馨提醒,大家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,最重要的还是关注官方发布的消息,不信谣,不传谣,有不适症状,及时就诊,不隐瞒既往病史、接触史,这样才能更有效地降低感染风险、避免不良后果哦。

来源:新浪新闻

关键词:
x
x

Copyright ?  2015-2022 西方旅游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7   联系邮箱:5 626 629 @qq.com